平凉市临时救助政策问答

  • 时间:2022-04-02 18:02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民政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一、开展临时救助工作的文件依据是什么?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平政发〔2021〕33号)。

、临时救助工作的对象范围是什么?

临时救助制度覆盖全体公民,其对象主要包括具有本市户籍或实际居住生活在本市境内的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靠自身和家庭无力解决,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

、临时救助如何申请?

凡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以向户籍地或急难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申请。

申请临时救助,应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得拒绝受理;情况紧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先行受理,后补充完善相关手续。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查询到的信息,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

、临时救助的审核审批程序是怎样的?

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逐一调查核实,视情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对申请对象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及其成员、特困人员,重点核实其生活必需支出情况。

审批:县级民政部门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全面审查,作出审批决定并公示。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申请人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无正当理由的,不予批准;特殊情况经县级民政部门调查核实,可再次给予救助,但同一理由一年内不得超过2次。

1000元以内的“小金额救助”和困难持续时间为1个月的临时救助,可将审批权限按程序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困难持续时间在2个月至6个月以及重大生活困难临时救助,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其中救助金额超过10000元的临时救助,由县级民政部门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临时救助的方式有哪些?

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一般采取发放临时救助金、发放实物和提供转办(介)服务三种方式给予救助。

1.发放临时救助金。临时救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将临时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必要时,可直接发放现金,但应完善资金发放手续、建立工作台账,并向社会公布发放情况。

2.发放实物。根据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被褥、食品、饮用水、取暖物资等生活必需品,或者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除紧急情况外,实物发放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严格发放程序、建立工作台账,并向社会公布发放情况。

3.提供转办(介)服务。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可分情况提供转办(介)服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救助条件的,要帮助其申请或者向相关部门转办;对需要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给予帮扶的,要及时转介。

、临时救助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困难情形,可分为支出型救助对象和急难型救助对象。

、支出型临时救助对象包括哪些?

支出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教育、医疗、残疾康复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一定时期内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原则上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应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特困人员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教育、医疗、残疾康复等生活必需支出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需采取救助措施的。

2.低保、低收入家庭(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年城乡低保标准、低于城乡低保标准1.5倍),教育、医疗、残疾康复等生活必需支出占上年度家庭总收入50%(含)以上,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需采取救助措施的。

3.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1.5倍的家庭,教育、医疗、残疾康复等生活必需支出超过上年度家庭总收入,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需采取救助措施的。

4.因遭遇其他特殊困难导致基本生活一定时期出现严重困难,经县(市、区)人民政府认定需采取救助措施的。

、支出型临时救助所指的“生活必需支出”范围有哪些?

教育必需支出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在非义务教育的普通高中学校(不含高价自费择校生)、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经国家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孤儿助学金、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伙食补贴、学费减免、教育救助后,家庭负担的学费、杂费(包括住宿费和课本费)和必须支出的基本生活费。参加课外补习班、特长兴趣班、出国留学等教育费用支出不予认定为教育必需支出。

医疗必需支出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因病住院,按规定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后,由个人自负的合规费用;长期患慢性疾病需门诊救治,按规定享受相关报销救助政策后,由个人自负的合规费用;因治疗疾病必须支出的交通费、基本生活费等。特困人员除上述费用外,还应包括住院期间扣除已享受和保险赔付后的照料护理费用。

残疾康复必需支出主要指家庭成员因残疾康复治疗和配备必要的辅助器械个人支出费用。

、支出型临时救助救助标准如何计算?

支出型救助标准与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根据救助人数、困难持续时间等因素确定。即:临时救助金额=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元/人、月)×救助人数(人)×困难持续时间(月)。其中,救助对象为家庭的,救助人数按家庭户籍人口计算;救助对象为个人的,按实际发生困难人数计算。困难持续时间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个月。

十、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包括哪些?

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包括因发生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或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个人。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因火灾、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等突发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主要经济来源中断,事故责任赔付不能及时到位或领取补偿、赔偿后,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

2.遭遇意外伤害(触电、雷击、溺水、外伤、烧伤、烫伤、中毒等)危及生命无钱救治或无能力继续支付住院期间医疗费用且短期内无法获得家庭成员和社会捐助,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

3.因突发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无钱救治或无能力继续支付住院期间医疗费用且短期内无法获得家庭成员和社会捐助,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

4.因遭遇其他特殊困难导致家庭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经县(市、区)人民政府认定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

、急难型临时救助救助标准如何计算?

根据造成的家庭困难程度给予分类分档救助。

1.困难程度较轻的,及时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小金额救助”。

2.困难程度较重的,参照支出型救助标准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最长救助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3.因火灾、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等突发意外事件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临时救助。直接经济损失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低保、低收入家庭最高救助1.5万元,其他家庭(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1.5倍的家庭)最高救助1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低保、低收入家庭最高救助2.5万元,其他家庭最高救助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最高救助2.5万元。

4.遭遇意外伤害、突发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临时救助。医疗、康复必需支出超过3万元不足5万元的,低保、低收入家庭最高救助1.5万元,其他家庭最高救助1万元;医疗、康复必需支出超过5万元不足10万元的,低保、低收入家庭最高救助2.5万元,其他家庭最高救助2万元;医疗、康复必需支出超过10万元的,最高救助2.5万元。

5.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临时救助的,根据医疗、康复必需支出实际情况给予救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