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精准施策纾民困 临时救助暖人心
为及时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崇信县民政局聚焦民生保障,不断优化临时救助工作机制,提高救助精准度和时效性,切实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政策宣传与业务培训打基础。积极拓展宣传途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民群发布临时救助政策解读,详细阐述救助范围、标准与申请流程。线下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社区,开展政策宣讲会,发放宣传彩页,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同时,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对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及乡镇民政专干进行业务培训,通过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强化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确保救助工作依规审批、精准实施。
主动发现与快速响应促落实。为实现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 的转变,县民政局积极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的作用,定期组织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走访排查,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生活状况,重点关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残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另一方面,加强与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共享,通过省级低收入人口预警监测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反馈给各乡镇(城市社区)进行核实。对核实后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规范流程与资金监管筑屏障。严格执行临时救助政策文件规定,认真通过入户走访、邻里调查、部门数据信息比对等多种方式,确保申请信息真实准确。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坚决不予通过,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按照规定程序迅速推进审批流程,做到应救尽救,杜绝错救、漏救现象发生。在资金发放环节,严格按照救助标准和审批结果,通过社会化发放方式,将救助资金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确保资金发放及时、准确、安全。同时,积极加强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主动接受各级各部门对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规行为,确保临时救助资金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笔笔救助资金,犹如一场场“及时雨”,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一个个真实的救助案例,生动诠释着临时救助 “雪中送炭” 的意义。家住城市社区的小月(化名),因患先心病急需做手术治疗,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社区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启动临时救助程序,县民政局加快审核拨付进度,仅用5个工作日就将25000元救助金送到小月家人的手中,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孩子的奶奶感动地说:“这笔救助金让我们家看到了希望,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像这样的案例在全县还有很多,截至目前,2025年全县已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889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38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继续加大临时救助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救助体系,拓宽救助渠道,扩大救助覆盖面,做到“应救尽救、应助尽助”,让每一位身处困境的群众都能感受到“民政温度”,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再独行,共同奔赴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