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民政局:红色经典润初心 邻里温情共此时——红色电影进乡村活动
银幕光影映初心,邻里围坐忆峥嵘。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乡村温情,近日,白庙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联合辖区各村村委会,精心策划了一场“红色电影进乡村” 活动。活动以 “红色经典 + 成长动画 + 传统戏曲” 为纽带,不仅唤醒了老人们尘封的青春记忆,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让红色光芒、戏曲雅韵共同照亮乡村夜空,让邻里情谊在光影与唱腔中悄然升温。
红色经典:帧帧画面,唤醒岁月
夜幕初垂,村委会大院里早已支起了雪白的银幕,村民们搬来小板凳围坐一圈,像等待一场盛大的仪式。当《地道战》的经典旋律响起,老人们的目光瞬间被拉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78 岁的张大爷挺直了腰板,手指随着剧情节奏轻叩膝盖,“这地道挖得真巧妙,当年咱们的战士就是凭着这份智慧和勇气,把侵略者耍得团团转!” 他转头对身边的孙子讲起了小时候听来的抗战故事,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坚毅的眼神,《英雄儿女》里王成“向我开炮” 的呐喊,《建国大业》中伟人共商国是的庄严场景…… 一部部红色经典轮番上映,画面里的硝烟与热血,让老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自己青春年少时为理想奋斗的岁月。李奶奶看着银幕上的战斗场面,悄悄抹了抹眼角,“那时候条件多苦啊,但大家的心都拧成一股绳,就想着让国家好起来。现在的好日子,都是他们用命换来的。”
戏曲雅韵:声声唱腔,浸润人心
戏曲电影专场如期而至。夜幕降临,银幕亮起,秦腔电影《下河东》的经典唱段随着画面响起,铿锵的唱腔与精彩的表演瞬间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耳朵。“这是《下河东》里的名场面!”65 岁的王大爷一下子来了精神,跟着节奏轻轻哼唱,“想当年村里搭台子唱大戏,《下河东》可是压轴戏,没想到今天能在银幕上看到,比现场看还清楚呢!”
《包青天之铡美案》戏曲电影更是引发全场共鸣,当包拯一声“开铡” 掷地有声,画面里的威严与正气透过银幕传递出来,台下老人们纷纷拍手叫好。“包青天铁面无私,不管是谁犯了法都绝不姑息,这才是老百姓心里的好官!” 赵奶奶拉着身边的小姑娘讲解剧情,“做人就得像包青天一样,堂堂正正、明辨是非。” 孩子们虽然对戏曲旋律不太熟悉,但看着银幕上演员们华美的戏服、夸张的表情和有力的动作,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好奇的提问,老人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当起了解说员。
动画时光:童趣光影,播种热爱
成长动画专场拉开帷幕《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等成长动画接踵而至,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光影中,哪吒的勇敢不屈、图图的善良懂事,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时而跟着剧情欢呼,时而为角色的遭遇揪心。“妈妈,哪吒好厉害,他不怕困难!”“图图帮别人的样子真帅!”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观后感,小脸上满是兴奋。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准备了小红旗和爱国主题贴纸,孩子们把贴纸贴在胸前,挥舞着小红旗,跟着动画里的正能量台词大声跟读。这些生动有趣的动画,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勇敢、担当、爱国的品质,让他们在欢笑中理解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家国情怀。
邻里相聚:温情相伴,共话家常
光影流转间,戏韵悠扬中,不仅有红色记忆的回溯和童真童趣的绽放,更有浓浓的邻里温情在悄然流淌。老人们凑在一起,借着银幕的光亮唠家常,回忆着年轻时村里唱大戏、看露天电影的趣事,分享着各自的观影感受和听戏心得。“还记得不,以前村里也放过露天电影,那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比赶集还热闹!”
年轻的父母们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仿佛在光影与戏韵中完成了一场跨代际的对话。孩子们则在人群中穿梭嬉戏,不时跑到老人身边撒娇,把刚学到的动画情节、听到的戏曲片段讲给他们听。银幕的光、舞台的亮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有感动,有欢笑,有温馨,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夜景图。
一场活动,链接起过去与现在;一段时光,凝聚起邻里与真情。白庙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各村村委会开展的“红色电影进乡村” 活动,正是对“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的生动践行。在这里,老人们于经典光影中乐享岁月,在文化传承中彰显余热,更在代际互动中收获新知。同时,我们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丰富老年生活、厚植邻里温情,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的美好愿景,在乡村沃土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