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圆满收官
为认真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工作宗旨,平凉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从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集中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为寒冬里的流浪乞讨人员等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切实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一是多部门合作奏响专项救助“协奏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平凉市开展2023年度“寒冬送温暖” 专项救助行动工作方案》,安排部署了专项救助行动。市、县两级积极依托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了覆盖全面、协同到位、服务及时的联合巡查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明确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在主动报告、引导护送和应急救助等属地责任,细化公安机关、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职责和协作程序,为“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不间断巡查畅通专项救助“连心桥”。持续健全常态化街面巡查制度,联合公安机关、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紧盯城区街道、汽车站、公园广场、桥洞山洞等重点场所和地段,进行不间断巡查,确保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群众。各救助管理机构求助热线24小时畅通,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同时采取网络、抖音、快手等方式及时公布全市救助管理机构救助电话,确保临时遇困群众求助途径畅通,及时得到帮助。建立易走失流浪人员电子档案,对易走失流浪人员身份实时动态巡查、精准管控,专项救助行动期间成功劝返易走失流浪人员10人次。
三是全方位保障精细专项救助“暖心事”。各救助管理机构按照备齐备足能满足机构运行3个月需求物资标准,及时储备了棉被大衣、消毒液等御寒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为来站的救助对象提供了热饮热食、御寒衣物、站内照料等贴心服务。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各救助管理机构前置救助关口、拓宽救助范围、延伸服务功能,分类施策积极主动精细救助服务。对滞留站内人员100%开展亲情化服务,对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受助人员实施心理疏导20人次,对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指纹、人像、DNA等方式甄别查询个人信息,帮助他们早日回家。
四是多渠道探索优化专项救助“卫星站”。市民政局成立了救助管理区域中心站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市县联动、加强协作等原则,构建了以平凉市救助管理站为中心站、6个县区救助站为“卫星站”的“1+N”救助管理工作新格局。充分利用市级中心站数据信息来源集中、汇总便捷、筛查精准的优势,实现了“站”与“点”之间信息共享无延迟,真正做到了救助快速、精准、高效。积极探索优化救助方式,与公安部门建立了DNA比对、人脸识别、户籍信息核对的快速寻亲工作机制,与城管部门建立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综合治理机制,与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了快速就医绿色通道机制,同时充分结合社区、环卫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工作特点,建立了“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机制。
五是多维化宣传构筑专项救助“同心圆”。充分利用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等活动,集中向社会公众宣讲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宣传救助管理领域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呼吁全社会一起关爱流浪乞讨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平凉救助抖音号”等媒介平台,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工作,营造政府、社会、家庭共担的良好氛围。专项行动开展期间,组织政策宣传20余场次,印发政策宣传资料4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7000多人次。
平凉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来,共救助454人次,开展街面巡查569余次,发放御寒衣物223件、方便食品220份,购票返乡150人次,护送返乡70人次,医疗救治危重病人17人、精神病人33人,实现了无一人长期滞留街头,无一例冻死、冻伤、冻病事件发生的目标。
上一篇: 平凉市全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