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四必查”“四个一对一”精细化推动结对关爱走深走实
“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平凉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爱特殊困难群众的重要指示和省委胡昌升书记调研平凉工作时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顶格安排、高频调度,督促引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结对干部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政策,扎实开展联系交流、走访探视和社会帮扶,在奉献爱心中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创特色,探索建立了“四必查”“四个1对1”帮扶机制,精细化推动“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走深走实。
建立“四项机制”,帮扶措施更实。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针对关爱对象退出、新增,结对干部调动、退休离岗等导致结对关爱中断、系统数据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建立动态调整更新机制,各县(市、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摸排,做到新增对象及时纳入、退出对象及时解除、结对干部及时匹配。今年以来,全市共退出关爱对象285人,新增关爱对象845人,退出结对干部367人,新增结对干部363人,做到了结对关爱全覆盖。建立指导落实机制。市、县关爱办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结对关爱相关政策和微信小程序。注重系统数据应用,通过分析各单位关爱成效统计和干部工作明细,及时发现问题,指导督促结对干部整改落实,确保全市结对关爱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协同发力机制。在做好干部一对一结对关爱的同时,积极动员全市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各行各业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帮扶活动,有效激活了关爱活力、汇聚了关爱能量,形成了全社会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的浓厚氛围。建立调度推进机制。实行“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和入户抽查、工作通报机制,市直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每月向市关爱办上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市关爱办每季度对联系交流、走访探视、帮办实事、捐助物资等开展一次评比通报,年底成立考核组,制定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标准,通过实地查看、电话抽查、系统统计开展综合考核,结合平时工作情况,确定考核等次并进行通报,确保压力传导到位,工作推进落实到位。
开展“四个必查”,帮扶需求更精。针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查看学习方面的需求和问题,询问在学习中是否需要帮助;查看病残儿童的医疗、康复等情况,询问是否有康复需求;查看心理是否健康,情绪是否稳定,判定是否需要预防和干预;查看监护责任是否落实到位,询问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否有集中供养意愿。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需求1379项。针对困难重度残疾人,查看失能老年人是否有入住集中养老机构的意愿,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是否有入住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的意愿;查看是否存在求医问药和日间护理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是否需要残疾人居家照料服务;查看是否需要残疾人辅助器具;查看心理是否健康,人际交往是否正常,个人情绪是否稳定,判定是否需要预防和干预。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困难重度残疾人需求7167项。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查看监护责任是否落实到位,询问是否有集中供养的意愿;查看政府购买“四个一”服务(每月理一次头发、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年发放一次衣被等生活必需品)是否落实到位,服务质量是否达标;查看心理是否健康,人际交往是否正常,个人情绪是否稳定,判定是否需要预防和干预;查看吃饭是否存在困难,是否有助餐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需求2859项。通过“四个必查”,全面摸清了关爱对象的所思所盼所需,为精细化落实帮扶措施开好了“处方”。
落实“四个1对1”,帮扶成色更足。帮学助教“一对一”。对学习方面有需求的1474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教育部门择优选派1432名教师,利用课余和节假日,累计为关爱对象提供课程讲解和作业辅导1031人(次),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医疗康复“一对一”。对有医疗康复需求的6717名关爱对象,卫生健康部门积极选派1859名医护人员,累计为关爱对象提供医疗建议、康复指导、送医陪护等服务3358人(次),帮助他们解决求医问药、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困难。心理抚慰“一对一”。对有心理抚慰需求的569名关爱对象,卫生健康和民政部门组织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专业人员320名,累计为关爱对象提供关爱服务171人(次),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危机、消除心理障碍,增强生活信心。亲情关怀“一对一”。对574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由乡镇(街道)负责组织驻村干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基层工作人员4818名,每周上门走访探视,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动态了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饮食、起居等生活状况,累计为关爱对象提供服务5166人(次)。通过开展“四个一对一”服务,切实解决了关爱对象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