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民政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近年来,灵台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扣“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目标,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多维度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为全县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一)全方位覆盖。指导各乡镇和城市社区张贴悬挂遏制天价彩礼、倡导厚养薄葬的宣传标语、横幅200多条,利用民政服务窗口优势,在婚姻登记处、殡葬服务场所等悬挂移风易俗标语横幅,设置宣传牌,循环播放宣传视频,向前来办事群众直观展示婚丧嫁娶新风尚内容,年均受众达3.2万人次。线上通过微信、QQ发布宣传短信、信息3200多条,通过灵台民政微信公众号灵台发布、灵台融媒、新灵台APP发布移风易俗宣传信息8篇,倡议书3份,宣传海报4期,宣传短视频3部,吸引大量群众关注留言,互动热度持续攀升。有效提高了广大干部居民群众对移风易俗、培育婚嫁新风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多渠道宣传。利用“2.14”“5.20”“七夕”等时机,组织开展“弘扬婚俗新风护航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宣讲活动1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受理咨询310人次,现场调处婚姻家庭矛盾26件。通过大型活动、“赶集跟会”、社区共建、宣教结合等多种形式,组织“移风易俗宣讲团”深入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广大干部居民群众对移风易俗、培育婚嫁新风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深化婚俗改革,倡导文明婚恋
(一)多维度创新婚姻辅导。联合妇联定期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师举办婚育文化知识讲座。在邵寨镇建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室,配备了专业社工和心理辅导员,全天候受理婚前服务和婚姻咨询。为新婚夫妻提供婚前辅课程,内容涵盖夫妻沟通技巧、家庭责任担当等,帮助树立正确婚姻观,课程参与率达98%。同时开展婚内矛盾调解服务,及时化解婚姻危机,今年成功调解26起,有效降低离婚率。
(二)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县财政列支3万元,建成了婚姻登记颁证室,配备计算机4台、高拍仪3台,更换了电动钢印。建立了特约颁证员制度,定期为新人开展集中颁证、宣誓活动。对全县适婚青年进行全面摸底,登记适婚青年5093名,连续举办4届单身青年联谊会,牵线成功18对,通过“小仪式”引导全县广大群众转变婚俗观念,倡树清新文明的婚嫁新风。
(三)深层次弘扬美德树家风。揭晓命名县级“最美家庭”100户,命名“好婆婆”“好媳妇”40名,推荐培树全国“五好文明家庭”1户,省市级“最美家庭”23户。开展了优秀家规家训家书征集网络展播和“我家最美一瞬间”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展播“最美家庭”及“好婆婆”“好媳妇”典型事迹10期,征集优秀短视频19条,累计关注达上万人次。全县建设家风家训馆、家风广场、家风长廊、家风墙院53个,营造出了崇德向上、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全县高价彩礼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乡镇婚嫁彩礼呈现理性回归,文明乡风逐步形成。
优化殡葬服务,革除丧葬陋习
(一)设施升级便民。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现代化殡仪馆一座,增设环保火化炉2台,提升火化效率,解决群众“葬有所安”难题,公墓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引导群众摒弃乱埋乱葬旧习。
(二)文明祭祀倡导。每年清明节、中元节等祭祀节点,提前部署文明祭祀宣传工作,发布倡议书及移风易俗宣传页3.2万余份,组织志愿者在公墓入口、主要路口值守,向前来祭祀的群众赠送鲜花绿植,同时还邀请相关人员现场开展了孝道文化、生命文化宣传,引导群众采用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绿色方式缅怀先人,现场累计发放鲜花0.48万束,发放绿植0.18万棵,劝阻焚烧纸钱行为32余次,逐步培育文明祭祀新风尚。
健全自治机制,激发基层活力
(一)村规民约赋能。指导全县186个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具体要求细化融入,对红白喜事实行最高指导限额,倡导推行嫁娶“零彩礼”,党员干部彩礼最高不超过6万元,农民群众彩礼原则上控制在10万元以下;城镇居民婚宴原则上不超过20桌,农村群众婚宴原则上不超过15桌,促使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二)积分激励促动。联合妇联将全县123乡村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作为推动乡风文明进步、提升村民素质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行“文明积分制”,围绕移风易俗表现设立积分项目,如主动简办婚丧事宜、参与志愿服务等均可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社区福利服务。此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比学赶超争文明的良好局面,村(社区)参与率达98%,文明新风吹遍乡村角落。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县民政局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明显,文明行为渐成日常习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大幅减少,文明办婚、简约办丧、新式办宴的新风尚已初显成效,为全县社会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移风易俗工作新局面。